3月16,国家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全面巩固疫情防控重大成果、推动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补短板强弱项有关情况。国家环资司司长刘德春在发布会上介绍,截至2022年,全国医疗集中处置能力约280万吨/年,比疫情前2019年提高80%以上,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医疗及时妥善处置.
医疗管理系统刘德春介绍,党十八大以来,国家累计安排预算内投资超1000亿元,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,支持各地环境基设施建设. **截至2022年,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超过1500座,污水管网约30万公里,垃圾处理厂超过500座,危险处置能力达到1.6亿吨/年,增长了4倍,群众身边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. **
“党二十大明确提出,要提升环境基设施建设水平,今年《工作报告》也对此提出明确要求”. 刘德春表示,下一步,医疗管理系统国家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推动各地着力补短板、强弱项,优布局、提品质,大力推进环境基设施建设.
具体措施如下:
1. 补齐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. 加快城镇老旧城区、城中村、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,推进城市、县城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,提升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水平. 积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。
2. 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。加快完善垃圾分类设施体系,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短板,鼓励推动设施覆盖范围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.
3. 加快医废危废等处置能力建设。加快健全医疗收集转运体系,支持现有医疗集中处置设施提标改造,确保医疗应收尽收和应处尽处。科学布局建设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危险集中处置设施,提升危险环境和风险防范能力.
国家将继续加大环境基设施建设力度,为群众创造更好生活环境. 同时,他还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,共同努力,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效.
(原文来源: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)
.